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因 “300万预算” 与 “1000元中标价” 的巨大反差,日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某项设备中标结果公示引发舆论质疑。
2025年10月15日,江西中医药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10月14日,有媒体反映,我校附属医院一设备采购项目存在“300万元预算,1000元中标”的情况。对此,我校附属医院暂停了该项目采购活动。我校高度重视,已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并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该项目名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设备采购项目。据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消息,该项目于今年9月4日公布,预算金额为300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为160万元人民币。另据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0月9日消息,上述项目结果公示显示,中标单位为江西汇仁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中标产品为迈瑞MT8000,数量1台,中标价为1000元。
迈瑞MT8000是迈瑞医疗旗下产品。界面新闻注意到,这已经不是该旗下流水线产品首次出现这类情形,此前就曾因超低价“1元”“1分”中标,甚至出现过废标情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网2024年5月22日发布的一则中标公示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购的迈瑞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产品(MT8000/BS-2800M/CL-8000i),以1元中标,而预算达400万元。后经同一参标商质疑,该项目被废标。
此外,界面新闻以“迈瑞MT8000”为关键词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搜索发现,该类设备中标价格在1分至200多万元之间不等。2025年9月29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全自动化免疫流水线采购项目中标信息显示,中标产品为深圳迈瑞(MT8000、BS-2800M、CL-8000i),数量1台, 中标单位为北京鼎达商贸有限公司,中标价为0.01。此前公开招标预算金额为800万。

一位在山西某医疗器械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企业出现以极端低价中标的情况,往往与后期耗材绑定等商业安排有关。“这一器械成功引进医院后,后续项目也比较好操作。”
此前据财联社旗下《科创板日报》报道, 企业超低价中标源于医疗器械行业设备与耗材捆绑销售的盈利模式。加上体外诊断行业竞争加剧,集采常态化背景下,先通过检测流水线抢占市场建护城河,似乎成为国内IVD(体外诊断)企业的策略之一。
针对该事件最新调查进度,10月17日上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本院在配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调查仍在进行中。此前据大皖新闻报道,针对预算和中标价之间的巨大差距,该医院一工作人员表示,招标都是按流程进行,(300万)预算不存在偏差,我们都有询价会的。
同日下午,界面新闻根据公示信息,致电涉事产品供应商江西汇仁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的联系人罗先生,但截至发稿,该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据此前媒体报道,罗先生曾就相关投标事宜回应称,投标是合法合规途径参与的,不方便过多透露,属于商业机密,大家投标价格都差不多,不存在医疗设备与耗材的捆绑式销售。
另据红星新闻报道,迈瑞医疗投资者热线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00元的中标价并不是捆绑销售,“IVD(体外诊断)是一个打包的生意,它不仅有设备,还有试剂。它和单纯卖一台设备不太一样,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涉事公司不仅是本次争议项目的设备供应商,也与该医院保持着其他业务往来。
据半岛都市报社旗下风口财经报道,在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液基制片机采购项目(第四次)”成交公告中,中标单位同样为江西汇仁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也为1000元。尽管该金额落在液基制片机的正常市场价格区间内,但本次招标预算为20万元,中标价格仅为预算的0.5%。
此外,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遴选结果,该公司还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给药管”耗材供应商项目中成为第一成交候选人。
“因为许多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持续消耗特定的耗材,这些耗材往往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企业期望通过长期稳定的耗材供应,弥补设备销售的亏损并实现盈利。”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从行业层面看,这种低价中标、靠耗材盈利的模式会扰乱市场秩序,最终影响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损害患者的利益。对于此类现象,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发表评论